個月前,內鄉縣宛梆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的40名學員剛剛結束在南陽文化藝術學校舉行的宛梆研習培訓,就參加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清華大學戲曲進校園——2018校園戲曲節“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展演”活動。在他們身上,會有什么樣的新變化?能夠給曲劇培訓學員們怎樣的跨劇種啟發呢?
帶著這樣的思考,12月9日上午9點,非遺研培曲劇班的學員有序登車,到內鄉縣宛梆藝術傳承保護中心進行采風,開啟學習考察之旅。
在內鄉縣宛梆藝術傳承保護中心主任武新建的帶領下,學員們首先考察了中國宛梆戲曲藝術博物館。博物館分為三個展區,分別介紹了中國戲曲、河南戲曲、宛梆藝術的知識,并展出了豐富的實物。
武新建主任帶領學員及研培工作人員參觀
學員們沉浸在博物館豐富的戲曲資料中
姊妹情,戲場親。隨后,宛梆和曲劇兩個地方戲劇種同臺演出碰撞出了火花。宛梆研培劇目《紅娘》、《 三岔口》,曲劇《婚姻大事》、《風雪配》、《阿Q與孔乙己》輪番登場,各展精彩。清朗激越的鑼鼓點,鏗鏘高亢的行腔,把宛梆和曲劇演繹得美妙得當,展現出不同的藝術魅力。
宛梆研培劇目《紅娘》
曲劇研培學員現場演唱交流
南陽文化藝術學校校長嚴紅偉表示,通過兩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的的培訓,研培學員們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今天曲劇班的學員來到了美麗的菊鄉與宛梆班的學員會師進行學習切磋。不同戲曲劇種的交流碰撞、同臺共演為各劇種的戲曲人才提供了一次零距離交流的機會,激勵藝術人才成長,達到互為促進的目的。
學員們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
南陽文化藝術學校校長嚴紅偉和內鄉縣宛梆藝術傳承保護中心主任武新建
分別對本次學習交流進行評價
采風結束后,許多學員都表示,一場演出欣賞到了兩個劇種的精髓,非常過癮。不同的劇種同臺演出,增添了許多新意,期待將來還能有這樣的學習機會。”
兩期研培學員共同合影留念
(撰稿蘇紅慶/攝影白山、陳曦)